天辰注册!

医生劝告:高血压不想脑出血,这4种食物要少碰,再馋也要忍住!

天辰注册

你的位置:天辰注册 > 业务范围 >
医生劝告:高血压不想脑出血,这4种食物要少碰,再馋也要忍住!
发布日期:2024-08-24 18:46    点击次数:172

这天,王大哥像往常一样加班到深夜。但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天的头部异常的痛,但他习以为常的认为这是工作压力大造成的,便没有太在意。

回家后,他决定放松一下,打开了一瓶红酒,边喝边看起了电视。随着酒意上头,他的头痛似乎也减轻了一些,但这其实只是酒精的暂时麻痹作用。

深夜,王大哥的头痛突然加剧,还伴随着恶心和呕吐,妻子看到这种情况也不敢怠慢,连忙起身送他去了医院检查。

急诊室,医生发现王大哥的血压已经高得惊人,严重发展下去会诱发脑出血的!随即赶忙对王大哥进行了降压治疗,并安排他住院观察。

在医院的病床上,王大哥回想起自己对高血压的忽视,感到后悔不已。以后一定要时刻关注身体的变化!

一、血压升高时,身体会给你4个信号

在中国,高血压的患病情况尤为严峻,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显示,我国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的患病率大约为27.9%,预估人数竟高达2.45亿

我们都知道,高血压的存在对健康一直时一种潜在的威胁,但血压的升高也不是悄无声息的,以下4种症状,就是血压升高时的“信号”。

联勤保障部队第983 医院心血管科副主任医师王星表示:高血压来临时的经典表现就是身体出现异常的疲劳,这种疲惫不同于日常的劳累,其特点是持续的、没有明显的原因,且休息后也难以缓解。

其次就是一种比较隐秘的症状——鼻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出鼻血,者也是高血压的一个迹象。因为血压升高时,血管会变得脆弱,容易破裂,鼻腔这样血管密集且容易受损的区域变成了重灾区。

另外,还有一个需要警惕的症状就是视力模糊。因为血压的持续升高或会影响眼睛内部的血管,导致视力问题,如视物不清或视力突然下降。

最后就是耳鸣,即耳朵里的噪音或响声。因为耳朵内部的敏感血管可能会受到血压升高的影响,导致听觉异常,但这种异常可能是间歇性的,也可能是持续性的。

不管怎样,高血压患者一定要注意身体出现的细小变化,及时的医疗咨询和检查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早期诊断和适当的治疗,我们可以更好地控制血压,减少高血压带来的健康风险。

二、4种食物,或是高血压变脑出血的元凶!

高血压患者在饮食上需要格外谨慎,因为不恰当的食物选择可能会在已经意见加剧您的血压问题。以下是一些建议您尽量避开的饮品及食物。

1、咖啡

虽然咖啡可以提神醒脑,但过量摄入咖啡中的咖啡因可能会短暂提升血压。因此,高血压患者应适量饮用咖啡,或者选择低咖啡因或无咖啡因的替代品,以减少潜在影响。

2、酒精

饮酒不仅会直接升高血压指数,而且长期饮酒还可能导致血压持续升高。因此,高血压患者最好是完全戒酒,以降低血压升高的风险。

3、发酵食品

如酱油、酱菜、豆腐乳等发酵食品,这类食材中通常含有较高的盐分,这可能导致血压升高。高血压患者不仅应该适量食用此类食材,更要养成在选择调味品时就注意钠含量的习惯。

4、速食食品

如方便面、速食米线等食品,不仅含有大量的盐分,而且通常伴随着高脂肪。这些食品的高脂特性对高血压患者来说是双重打击,应尽量避免食用这类食品。

生活中建议高血压患者多吃富含钾、钙、镁等优质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以及全谷物。通过饮食调整,高血压患者也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血压水平。

三、降压药早晨吃,还是晚上吃好?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降压药物的服用时间确实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因为血压在一天中有自然的波动模式。

一般来说,血压在上午和下午各有一个高峰,夜间则相对较低,这种模式被称为“勺型血压”。因此,许多医生推荐患者在早晨起床后服用降压药,以应对日间的血压高峰 。

但近年来的一些研究显示,对于某些患者而言,晚上服用降压药可能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特别是对于那些夜间血压下降不足的非杓型或反杓型高血压患者可能更有益处。

不过具体什么时间服用降压药还是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例如,对于清晨血压高峰的患者,可能需要在早晨服用长效降压药物。

而对于下午或傍晚血压高峰的患者,则可能需要在下午血压高峰前1到2小时再次服用降压药 。此外,对于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将降压药物治疗的时间改为晚上可以改善血压控制 。

最后还是要再次强调,对于服药时间,患者应遵循医生的指导,选择适合自己的降压药物和服用时间,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参考资料:

【1】《科普 | 2024年血压标准已公布,不再是120/80mmHg,你还在正常范围吗?》.阿盟疾控中心.2024-04-29

【2】《血压升高的“元凶”竟是它!做好这些能降压》.武汉协和医院.2023-10-27

【3】《强化降压有新证据!Lancet刊发阜外医院李静团队ESPRIT研究|心血管高危患者,收缩压